找仓源仓库资讯仓储加盟vip会员公司搜索
0755-83227792登陆注册

提速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冷链仓储开发、布局与建设,优化区域仓网与运网结构

来源:仓储平台发布时间:2022/06/10
提速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冷链仓储开发、布局与建设,优化区域仓网与运网结构 

5月29日,上海市相关政府部门发布的《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通知中,明确提出完善消费供给保供体系。具体举措涵盖如抓紧规划建设一批集仓储、分拣、加工、包装等功能于一体的城郊大仓基地,推动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建设,并确保应急状况下及时就近调运生活物资。此外,还将进一步优化配置社区生活消费服务综合体,支持智能快件箱、智能取餐柜和快递服务站进社区、园(厂)区、楼宇,支持冷链物流网络及前置仓布点建设,加强末端环节及配套设施建设。

以上行动方案的发布,将提速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冷链仓储开发、布局与建设,优化区域仓网与运网的结构,以及提升应急状况下的“保供能力”。更对引入市场化机制,落实与保障上述物流仓储设施在常态化与应急状态下功能的切换提出了新的要求。

集仓储、分拣、加工、包装等功能于一体的“城郊大仓基地”,是以现代高标仓储为基础的专业建筑体。尤其涉及冷链,其恒温、加工与分拣以及运力配套等更不可或缺。因此,城郊大仓从规划设计、土地开发、基础建设、设备配套到投入使用,需要至少一年以上的时间周期。若1年内特殊时期再次“席卷全市”,新建城郊大仓无法满足应急物资储备所需基础设施保障。而升级改造现有大仓可短期内满足应急物资储备所需基础设施保障。因此,冷库视界建议,一手抓“升级改造”,一手抓“新建大仓”,或可通过阶段性目标,完成城郊大仓的建设目标。此外,两者可形成配套呼应,也能更好地保证常态化与应急状态下的有效切换和差异化分工。上述我们将其称之为“抓两头”的解决方案。


盘点冷链仓储资源,升级现有设施功能

据长三办指导下成立的长三角智慧冷链联盟(筹)与冷库视界介绍,“城郊大仓基地”承载着城市居民常态化和应急状态下多品类生活物资的储运集散综合功能,其中冷链仓储设施的作用尤为甚。这类冷链业态至少要符合多温区应用要求,如:冷冻(-18℃)、冷藏(0~10℃)、多区间恒温,甚至深冻(-60℃或更低),以符合多元化物资,包括食品、食材和医药产品等贮存、拣选和加工要求。在冷仓重要性如此凸显的背景下,对现有、在建或已完成初步规划的物流园区实施6个月左右升级改造,较完全新建大仓基地需要长达18个月左右的周期,前者更具备可落地性。

据冷库视界研究部门提供的上海冷库数据(数据截止至2022年3月底),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且符合高标仓要求的社会通用型冷库约60余座。其中,已投入运营12个月以上的冷库满租率均在85%以上。预计2022年底投入使用的在建高标冷库约10座,可使用面积在30万~40万平方米。

除上述资源外,据冷库视界研究团队数据统计,目前尚有≥60万平方的物流园区,正处于冷库设计规划阶段,分布在青浦、嘉定、松江、宝山、奉贤、浦东和闵行等上海城郊,且周边道路交通配套也相对合理。由此可见,在现有上海城郊包含冷链仓储的物流园区资源中,通过基建和设施装备的改造升级,或将在最短建设周期内助力上海市委市府完成首批“城郊大仓基地”的阶段性布局和应急保供配套建设。

据悉,由长三办指导成立的长三角智慧冷链联盟(筹)与冷库视界,正进一步积极盘点数据,统计长三角及华东区域内优质的冷链仓储资源,通过科学分析评估、以期助力系统规划以上海为重点、辐射华东及长三角各重点城市“城郊大仓基地”的选址布局、规划建设与功能定位。

发挥长三角一体化,打通上下游冷链产业链

首先,在长三角范围内的重点城市布局建设“城郊大仓基地”,以此为契机可以完善江、浙、沪、皖三省一市布局兼具常态化和应急状态下的“保供产业链”大网。一方面,大网上的各“城郊大仓基地”,将在应急状态下,形成发挥联动作用的跨省保供枢纽节点,联动保供物资,实施均衡化、阶梯化和分级化的基地静态处置,实现物资品质与时效有保证;另一方面,城郊大仓基地作为城市枢纽节点,可对运力实施有效配载、驻停和接力服务,规避跨省运力管控的盲区,促进省际、城际和城市运输配送形成有序的静态对接;更重要的是,在这张“保供产业链”大网下,涉及冷链的保供物资可大幅降低损腐率,以保障居民生鲜食品品质与安全。

其次,依托“城郊大仓基地”,长三角范围内的重点城市可直接对接用于保供的本省原产农产品,承接冷链“最先一公里”职能。同理,港口城市也将通过“城郊大仓基地”进口和转口生鲜产品,实施“保供产业链”并网,从而使得这张“保供产业链”大网发挥冷链产业链的主渠道作用。而在常态化的运营中,亦可解决困惑冷链行业多年“上下游冷链产业链”亟待打通的问题。

第三,如果“城郊大仓基地”这一“保供产业链大网”达到一定规模,将系统性地优化现有区域物流运营和资源体系,包括物流园区及冷库节点定位、城市前置仓的功能设置、“最后一公里”与“最后一百米”的衔接关系,行业或将形成重新洗牌的态势,甚至影响整个地区的商业模式及其品牌价值与综合成本。

市场化与应急动员相结合,形成常态与应急的切换机制

鉴于“城郊大仓基地”的投建和运营成本,以及常态化与应急状态下功能切换所产生的物资和配套成本,如何形成两者的有效均衡,是摆在“城郊大仓基地”整体战略面前,需要规划与解决的关键机制问题。相对应急动员,我国的国防动员机制,已经形成了对物资动员与人力动员“平战结合”的市场化解决方案,即通过国家补贴的方式,给予物资供应和资源配套的企业以周期性补偿,以满足无法实现预期国防需求下的物资与服务保障。这种方式,也可应用到“城郊大仓基地”投建与运营中,用经济杠杆保障常态化和应急状态下的物资供应切换,推动保供市场化运作和物流服务体系的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