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管理知识-仓储团队合作
仓储管理始终是生产企业决策层和物流经理无法挥去的一块心病。一方面仓储管理在企业经营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另一方面又“不知怎么回事,仓储管理总是出问题”。例如,管理绩效总是不能提升,仓库水平居高不下,盘点常常出错,空间、设备和人员总是不够,对库房管理监督无从下手、无所适从等。
正确与否不能一概而论,不需要一致统一,但是仓储跟各个部门都是有关系的。仓储与生产、采购、销售、财务之间的合作
供应链是企业之间竞争的一个新的领域,仓储是整个供应链竞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仓储是销售的后援,销售离不开仓储,生产也离不开仓储。销售、生产、财务,都是企业必须拥有的一种职能,企业不能离开销售,也不能离开生产。所以仓储是它们的后援,是非常重要的后勤支持。
驿站就是歇脚点,因为,运输得有人帮着装、帮着卸,所以,装卸的过程必须有仓储的介入。
库存的数据是否准确,直接来自于仓储的盘点,如果盘点做的数据不准,那么,整个库存都是不准的。
仓库经常叫仓储,就是仓库的储存管理。保管过程中有很多文章可做,不同的物品对保管的要求都不一样,条件要求也各不相同。
以上四个方面构成了一个供应链。生产为销售服务,销售需要运输,销售过程中需要对库存有精确的把握,库存是销售的后勤支持。
所以,从仓储跟销售、生产、采购、财务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在供应链中的四个角色可以看出,对仓库的管理还要加强。
但是,供应链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产品的加工周期,或者从订单下来一直到交货这个周期,其中有90%的时间都在入库、出库、检验等这些非增值活动中浪费掉了。之所以称其为非增值活动,是因为入库、出库、检验等不能带来经济效益,是增加成本的活动。
那么仓库在这个过程中就起到一个很关键的作用,仓库配料不能及时配过去,或料配错了,都直接影响到销售,直接影响到生产,所以生产线到仓库去领料的生产方式,已经改变成仓库为生产线自觉地配料。由仓库人员送料到各个生产岛上去,而不是由生产线上的人自己到仓库来领料。
以前,仓库管理是坐等,需要领料就过来填单,填完单以后自己去拿。现在,仓库要为生产线提供服务,要按照生产的进度,按用料单送上门,不仅要送得及时,还要送得准确,就是规格、品种各方面都要送得准确。
开放式的、货架式的仓储管理,在中国运作起来不是很成功。这种方式对生产线的人比较有利,但报废率、成品率容易失控。所以,环境不同,做法不同,先进的东西不一定是适合的,适合企业的才是最好的。开放式的原料供应,从另外一个角度,就是要以一种开放性的心态,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为生产线提供服务,将原料直送工位,直接送到生产需要的那个点上去。什么时间需要什么时候送,需要多少量送多少量,需要什么样的规格品种送什么样的规格品种,及时补货,及时供给。
所以,生产线就专心于做生产,没有后顾之忧,不必担心原料供应的问题。因为生产很害怕停工待料,一停工待料就无法按时完成生产进度,整个生产计划就打乱了。制定生产计划难度很大,因为市场的变化很快,销售计划不断在调整,生产计划要及时地跟上销售计划的变化。
生产计划有时要用滚动式的,因为生产计划排好了以后,会有插单进来,有些单会延迟,有些单要提早,本身排起来难度就很高,所以送料这个后顾之忧如果没解决,就会难上加难。开放式的原料仓执行比较难,但是经过实践发现有一个很好的经验可供参考:原料仓离生产线很近,距离越短越好,配送的速度就越快,有些企业使用传送带,就更方便了。尽量缩短在途时间,贴着生产线服务,不同的生产线需要不同的物料,不同的物料就放在相应的生产线旁边,越近越好,这样才能真正提供好服务。所以,服务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是可以具体操作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