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仓源仓库资讯仓储加盟vip会员公司搜索
0755-83227792登陆注册

液化仓储业:产业黄昏映照下的辉煌

来源:寻仓记发布时间:2022/04/28
液化仓储业:产业黄昏映照下的辉煌

新浪财经


来源:对冲研投

文 | 赵曦明 晓策佬

今年以来,液化仓储业迎来了高光时刻,胀库、逼仓这些词让投资者兴奋不已,似乎发现了投资新地带。然液化仓储业已经荣辱变迁数十载,景气周期时一罐难求,阶段过剩时功名尘土,可谓铁打的罐区流水的盘。笔者从业起,即被分配至长江边上一座基建中的液体石化仓库,枕江听涛,虫鸣蛙鼓。伴随着国内石化产业的迅猛发展,笔者在那座5万吨级的长江码头上,见证了国内第一船进口甲醇、VCM和沥青。因此与码头贮罐一直结着情缘,值此长假拟一小文与大家一起聊聊液化仓储的话题。


有罐者逼仓?无罐者砍仓?!

据有关资料,国内运营中的化工企业10万余家,使用化工品企业高达数十万家,醇类、芳烃、酯类、醚类、酮类等石化产品都有较大的细分市场需求;而我国石化企业多居内地临近资源地,消费市场则主要集中于华东和华南,地域不平衡,物流运距大;并且随着煤化工及生物燃料产业快速发展,数量亿吨的液化产品、液体燃料总产能,以及进口原料补充国内需求的外引内联,促进了液化仓储投资和基建的长足发展。

中国石化仓储业的巨大需求,吸引了诸如孚宝、欧德油储、奥德费尔等跨国公司介入中国市场。比如孚宝是世界最大的专业性港口储罐经营企业,主要从事液体石化产品的码头接卸和仓储,在全球31个国家地区拥有83个罐区,总存储容量2800万立方米。成为许多国内仓储企业发展的“对标”。而国内的仓储业的建设和整合也从未停顿,比如中化,仓储容量达510万立方米,覆盖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和沿江地区,是国内最大的第三方石化仓储物流服务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万吨以上港口泊位超过900个,其中石油化工类 291 个,占 32.12%,包括69 个石油泊位,109 个成品油泊位和 113 个其它液体化工品泊位,年吞吐量超过10亿吨。伴随液体化工码头的发展,一批化工仓库储备基地、物流园区、转运货场等仓储设施逐步完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和南部沿海占中国化工仓储物流总量的 65%以上,2017年我国液体化工仓储储罐容量达6781万立方米。尤其长江干线危化品水运量超过1.5亿吨,其中液体化工品8000多万吨。沿线22个规模以上港口均有危化品装卸业务,南京以下港口危化品吞吐量约占80%。并且长江干线危化品运输内河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2016年共3006艘,平均吨位1070吨,相应配套了陆路的铁路、公路及管道运输,构建了庞大而成熟的运营机制。

自疫情和原油暴跌以来,液化仓储业引发投资界广泛关注,商品投资策略多有“多固体空液体”为基础逻辑的策略推荐。多固体多液体的逻辑简单而粗暴,固体物料可以露天归置盖上油布,而液体受制于罐容,一旦胀库,易导致降价去库,平衡表哪个表现更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因为,液化仓储设施并不是为极端市场情况准备的,在原油价格战叠加新肺疫情之下,现有设施已经承载不了这片“堰塞湖”了。当下液体化工品的港口库存已经超过了300万吨,并处于持续胀库状态,近期不断有液体仓储公司发表声明,把储罐罐容优先提供给长约客户,并有部分仓库提高了仓储费或服务费。

4月20日,美国WTI原油期货5月合约收盘暴跌309.63%,收于每桶-37.63美元,创下历史第一个负值结算价;4月21日,油气仓储概念爆发。主营石化仓储物流业务的某司在4月21日-4月23日三个交易日连续涨停,股价飙升33.27%。这些钢铁储罐,从未如此受到全世界投资者的关注。

商品牛市下的石化仓储

十多年前,笔者从事进口化工品分销时,也算液化仓储公司的常客。那些年正处商品牛市,仓储公司许多还是朝南的,贸易商也习惯通过囤货来博弈,一罐难求的情况并不罕见。笔者以贸易商的身份和视角,会把到位的服务视为理所当然,更多记得一些不是非常规范的事情。比如一仓库部分罐基下沉,导致容积表不准确,船检和罐检始终会有巨大的出入,进口商哑巴黄连苦不堪言;比如一些小型仓库,需要货主自己去锁阀开阀,等等。商品牛市下的仓储业,当然也是属牛的。

讲一段与仓库交集的故事。一年,笔者进口了一船物料,仅存放大半月,高锰酸钾氧化还原时间严重缩水,某日,笔者莫名收到仓储公司的传真,大意说“你货已变质,速提,否则后果自负”。面对现实版的傲慢和偏见,笔者肯定全力维护公司权益,“我要向你上级公司反映这事;我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事;我要通过媒体跟踪这事”;仓储公司见唬弄过不去,就开始认真出题了,首先布置了一道化学题“因化学品并非100%的纯度,自身杂质造成变质不可控”,于是笔者回了一趟母校请教了老师;然后又布置了一道管理题“我们每个工序都是有台帐、有交接和管理到位的”,这道题居然被笔者解了,经过排查,发现了上一船卸货(醋酸)的一段软管未有清洗记录,并用于了此次卸货。由此,该仓储公司诚恳地承认了管理的漏洞,总经理在百忙之中抽出了时间,接待了热泪盈眶的笔者,并承诺启样化验后如果与样品不符,可以承担一定赔偿责任。这是一个牛市遇见“牛”的故事,也是个化干戈为玉帛的喜剧。(请勿对号对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为什么当年的液化仓储公司这么牛?是因为储罐供不应求。进口需求太旺,分销商、投机商太多。更在房地产走热的背景下,融资商也挤进来凑热闹。化工品交易市场车水马龙、歌舞升平。其实液化仓储企业虽不为公众所熟知,但早被资本市场所认可,涌现出了一批A股上市企业。


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

由于国内化工产能的扩张,2006年起液体化工品进口量开始呈现下降苗头;2007年以来,环太湖环保整治开始了,转移、关停、淘汰了诸多中小化工企业;江苏省并一直推进沿江两岸的化工企业,向有环境容量的沿海地区转移,重点延伸拓展技术含量高、资源能耗低、污染排放少的产业。这些铁腕整治环境的举措,还原了绿水青山,裁减了过剩落后产能,推进了产业升级,无疑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对于原有服务半径内的仓储业而言,客户是减少甚至灭失的;2012年以来,全球经济均陷入了不同程度的停滞,外需的不足导致部分出口行业供过于求,进口原料的需求也时常受到影响;总之,工厂少了,需求减了,产业迁移了,贸易商生意不好做了,而同期,华东、华北在建、投产的码头仓储设施较多,导致部分仓储公司产能利用率下降。

晒太阳的罐子多了,客户都会越来越挑剔,挑地段,挑服务,有客户要降费用,有客户要约定损耗,有客户要CDI-T认证,竞争的结果是大家觉得仓储公司的商务人员都是和蔼可亲的好人,他们的汽车后备箱里总是装满着烟酒和礼品。这个时候,进口商应该对他们好一点,因为风水是轮转的。

衍生交易的兴起带来新赋能

沉闷的时光并不很久,衍生交易兴起。因为石化仓储业属于重资产行业,岸线、码头等资源是进入行业的重要壁垒。企业要获得岸线经营和码头建设的批准,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从立项到通过安监、环保、消防等多个部门的审查,需要巨大的前期投入和建设周期。换言之,液体化工仓库确认过的货权比固体仓库更靠谱。为此,围绕仓储公司确认货权增信,而衍生的现货和远期现货(纸货)交易,逐渐流行于华东和华南贸易商,并随着MA、MEG、EB等商品的期货交易所上市,期现结合大行其道,主流液化仓储企业获得了新赋能。

比如以张家港主流仓库的MEG为交易标的,自发形成的华东MEG纸货交易;以及以太仓主流仓库的MA为交易标的,自发形成的华东MA纸货交易,和相关商品交易所的主力合约形成了互补和互动,投资者通过基差交易在产业和投资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我们可以显著地发现,在货源充裕背景下的现货价格和近月合约会呈现contango 结构,基差的边界就是仓储费。因此对当下“正套党”而言,仓储费的提高与否至关重要。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基差党们频频点头说,对的对的我同意。一群只会认赌服输,从不拖泥带水的人。但他们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客户。于是在今年,赶都赶不走的客户们蜂拥而至。


液化仓储迎来宁静的夏天

我们很容易理解,石化行业是具有周期性的制造业,可以很清晰地判断,疫情促使了全球化工景气周期结束,整个行业波峰回落,盈利下降,势在必然。近年来伴随着国内经济的高增长,石化行业景气度持续上升,加上国内开放了民营企业的原油进口权和成品油出口权,以及煤化工的崛起,催生了我国石化行业出现了新一轮投资热。今年以来,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山东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等多个千万吨级炼化一体化建设将正式启动。惠州、古雷、宁波、上海曹泾等石化产业基地多个国企、外资主导或参与的千万吨级以上大型炼化项目正在改扩建、新建或规划之中,全国炼化行业迎来新一轮“扩能潮”,使石化行业的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凸显,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的石化产品供需,没有蓝海,只有海。比如,前几年国内大量进口的PX,2019年国内新增产能1075万吨,同比产能增加77.5%、产量增加40%。据预测,2020年全球PX产能为6487万吨,而需求量不到5000万吨,可见全球市场已经饱和。比如煤制乙二醇,按照前期公布资料的统计,预计到2020年底我国煤制乙二醇总产能将达到1400万吨,2025年将超过2500万吨。然后,我们发现其实过去短缺的产能,比如芳烃、聚酯、聚烯烃、甲醇、聚碳酸酯等已经过剩或正在陷入过剩。其中,液态产品的供应充裕是需要仓储作为中转和批零地的,可以认为原油价格战和疫情,只是把供需矛盾提前展示了出来。

于是家家仓库暴满,处处排队卸货,新客户储罐预约很难,仓库的规矩会越发复杂。其实这个时候,仓库应该对客户好一些,因为这个时候就是提升竞争力的时候。

那为什么说是一个宁静的夏天呢?因为确实还是“宁静”的。一,区别于商品牛市中的繁华,那种人流、物流、资金流风起云涌,并带动了各地餐饮、娱乐等服务业的发展,现在的港口缺少了这种氛围。二,液体化工罐周转的上下限在4次~8次之间,小于4次仓储企业并不经济,多于8次就会周转困难。即现在仓储产能利用率有望维持高位,周转率却是不高的。

胀库矛盾的解决路径

(一)关注供需。

当下液化化工品存在结构性、区域性的胀库风险,其延续性取决于化工行业整体复产复工的进程,我们看到偏向供给端的企业产能恢复较快,而偏向需求端的中小企业恢复较慢,需求去库仍有漫长的过程;并且,化工品已呈现历史大底,不仅进口套利利润窗口打开后,会刺激进口贸易商的主动补库,更会刺激投机商持有库存。

(二)关注疫情。

从疫情发展情况而言,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疫情仍处于爬坡期,即便欧洲、美国能够自身控制住疫情的蔓延,也要象中国一样,同样面临外防输入、二次爆发可能。所以,全球需求端的起色会是迟缓的,涨价去库的驱动普遍不充分。当然,正如非典期间的醋酸一样,本次疫情的异丙醇、丙酮也是非常抢眼的。

(三)关注煤化工。

在原油大跌之后,作为替代产能的煤化工经济性明显下降,如果产品价格持续贴着煤化工成本甚至现金流成本以下,会抑制煤化工开工率,促进形成新的供需平衡。


疫情阴霾的笼罩之下,是无处安放的液体化工,是供应端的堰塞湖,还有坚强不屈、波澜壮阔的新老产能。伴随着国内各线化工产能的持续兑现,液化仓储业迎来了被动式的景气周期,也许这个周期会长达三年,甚至更久,直至供需产能匹配至新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