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火迫使快递变慢 物流现“仓储危机”
“必须承认的一点是,不是因为安全整治导致很多仓库关门,而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有大量仓库一直在打擦边球违规运营,所以严格按照标准排查的时候就很难继续踩钢丝了。”一位多年在京从事仓储经营管理的人士陆先生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坦言。
日前,北京市几乎所有的快递甚至零售企业都在因为安全隐患整治而导致大量仓储设施停用,配送受到影响。陆先生介绍称,围绕北京远郊和近郊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快递仓储和转运机构,在构筑了快递配送业赖以运转的框架之时,“存在巨大的升级和改造空间,不仅可以改变此前散乱的局面,更可以进一步帮助物流企业提升配送效率,彻底改变这个行业的面貌。”
“很多仓库忽然用不了”
11月19日,北京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北京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宣布自11月20日开始至12月底,集中40天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其中快递企业使用较为广泛的“彩钢板建筑、厂房库房、仓储物流”设施被列为重点清查目标之一,这也使得在北京运营的几乎所有快递企业都通过或公开或内部的方式发出通知,北京地区的快件及中转件“递送时效将受到影响”。
“我承认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但这次整治行动太突然,目前还处在双十一快件的高峰期,接下来还有‘黑五’电商大促,结果现在很多仓库忽然用不了,只能尽量限制北京的快递量和单件的尺寸重量,不然我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处理。”一位民营快递企业华北地区负责人23日接受采访时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此次安全整治活动因北京大兴区一个冷库火灾而起,因此仓储、库房以及简易建筑便成为排查的重点。有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其实每年冬季都会有火灾安全隐患的排查行动,今年在大兴火灾之前也已经开始排查,但因为火灾事件影响较大,因此随之而来的排查力度是“空前严格”。
前述从事仓储行业的赵先生对本报记者透露,“实际上快递公司某种程度上算是受害者,因为通常他们只是仓储的承租方,而保证设施达标的出租方应该对设施的状况负责,但很多自建仓库能够获得营运资格是有一定的历史因缘的,坦白说就是一直在安全线的边缘地带游走,最终的目的是最大化降低成本,提升利用率。”
实际上,快递企业从“肩扛手挑”进化到大规模的使用自动化分拣乃至智能仓储等现代化的运营模式不过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变化,相比较那些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有足够的投入来保证仓储和分拣这些末端配送环节的效率,大部分中小型快递企业仍处在较为“原始”的运转模式之下,甚至一些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为了局部降低成本,也会租用一些“成本比较低”的设施来提供服务。
从这次“仓储危机”便可以看出,目前除了EMS之外,其他几乎所有的物流企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韵达快递通告客户“北京大片网点无法正常运营,属于瘫痪状态,快件严重积压,所以决定自11月22日起停止揽收北京同城区域的快件,具体恢复时间另行通知。”申通快递则下发通知,对全网发往北京地区(北京中转其他地区除外)的快件,限重5公斤以内,并限制体积单件0.1方以内,对于超出5公斤或0.1方的快件,发件转运中心有权截留退回。就连在北京顺义有较为完善大型分拨中心设施的顺丰速运也有部分网点被关停。
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仅仅在顺义地区就有超过200个仓储企业被清退。但相比这些租用库所面临的尴尬状况,企业自建的仓储设施则运转正常,在北京周边有较多自建仓库的京东集团一位配送员对本报记者表示,有部分设施可能会受到影响,但目前在北京地区的下单配送时效并没变化。
本报记者22日上午在京东商城下单包括食品、日用品等杂货在内的多笔订单,自营商品均在当天晚间送达,第三方卖家产品也都按照系统显示的时间在24日早送达。
“大库和分拣中心因为规模限制也无法完全满足配送环节的需求,所以很多时候还是会有一些规模较小的区域性小集散中心,这些往往因为成本问题不会采用自建模式,而是租用,但这次整治行动中正是这些租用设施受影响最大,很多当天就被贴了封条。”前述民营快递企业华北地区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
倒逼企业危中寻机
“实际上这也不一定是坏事,虽然物流行业几个大企业都上市了,但行业集中度仍然不够,小散乱的局面仍然存在,”一位物流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几大快递公司上市之后有了更好的募资渠道,按理说应该在末端配送的仓储和分拨环节好好重新梳理一下,特别是那些加盟制企业,不同网点水准参差不齐,投资对末端的设施和流程进行改造,加大信息化和自动化的投入,减少人的因素带来的影响,但很多企业钱多了想法也更多了,往往还是不太有动力去动末端,希望这次能有所触动。”
如果说民营快递企业在此前“草根”时期的野蛮生长,只注重量的提升而并不太重视服务品质乃至品牌形象,那么在几大民营快递先后上市,不仅获得更多的募资渠道,同时也有了更大的计划的新阶段,一些尚待“升级”的环节仍然会不时出现一些状况。比如此前有媒体暗访到申通快递北京某网点快递员在分拣阶段随手乱扔,卸车时用脚踢,甚至还拆开有破损的快递件私动递送的货品等严重的违规行为。
申通快递已经多次募资,其中明确提到会投入一部分到仓配一体化项目中,但从其目前下属网点的管控情况来看仍未能摆脱此前民营快递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果说此前在服务环节的问题并不影响到公司业务的发展大势,那么此次在北京地区因仓储问题而引发的“限重”肯定会对业务带来较为直接的影响。
“物流公司自建库这次受到的影响都比较小,因为在启动和验收等环节都有预案,大部分租赁场地受到影响,”汉森供应链总裁黄刚认为,“仓储设施使用方要求便宜,出租方只要有利可图,所以在标准上会存在一些不合规的情况。”
大量物流企业集中在非城市核心区和空港地区,早期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物流业支撑,因此大量基础设施围绕城市周边建设,但某一天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将这些产业向外部疏导之后,这些设施也随之被逐渐向外挤压,因此对物流企业而言如何在分拨和配送的末端环节围绕城市进行布局便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
实际上从长远来看是一件好事,可以倒逼企业升级末端仓储和分拨环节,”在黄刚看来,“目前看很多好的仓库拿钱都租不到,高标准的仓储设施太少了,但这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服务费用的上涨,最终导致快递费用的上涨。”
另一方面,正因为此次自建库以及高规格仓储设施受到影响较小,使得这部分设施的主要使用方能够迅速调整,将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但未来城市周边很难再有大量的土地给物流企业建设仓储及分拨设施,势必会将越来越多的发展空间导向周边地区,这也对企业在整合配送和分拨环节带来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的情况就是各家的网点太多太分散,其实每个大的物流企业更应该将设施集中度提升,同时从流程和设施上去寻求效率的提升,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广撒网的模式,”前述业内资深观察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某种程度上来说,政策和产业升级的制约会对行业现时业务带来影响但也有可能助推行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