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卖家的海外仓需求非常旺盛,但易仓却发现这月老很不好当,因为双方需求难以匹配,所以一直都有这么多卖家在找,这么多海外仓在等。
如果根据马斯诺需求理论,把卖家需求分为三个阶段,不难看出目前的第三方海外仓基本都能满足“平原阶段”,并开始进军“高地阶段”。
一、平原阶段
首先,平原阶段需求诸如24小时发货和FBA转运,现在的第三方海外仓都能满足。导致双方需求难以匹配,彼此交错的原因在于卖家的退货、FBA个性化服务、滞销处理、国内多网点揽收等高地阶段诉求,并不能很好的被解决,那么谁会率先抢占高地呢?又将付出怎么样的代价?
二、高地阶段
当然,很多海外仓也在不断尝试突破,也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仍有很多需求难以攻坚,这就是让彼此不满的重要因素。
卖家眼中的退货VS仓库眼中的退货
有这么一个案例:某海外仓为了吸引卖家,开始免仓租并提供廉价的退换货服务。结果,很多卖家将不动销的产品发往这个海外仓,买家退件也直接寄到这个海外仓,很快这个海外仓被这些卖家的滞销库存和退件填满了,而此时海外仓却很窝心。因为直接联系不到卖家了,一仓库死库存怎么办?
这个案例是冷酷的,但良性卖家退件需求是真实的,怎么样把退件服务做成增值服务,给海外仓库带来巨大的挑战。
1.卖家为了提高客户体验,有时也会选择退货到付,让海外仓垫付运费,但买家的物流面单信息经常不全、不清晰,如果卖家不认领,仓库也是无可奈何。
2.国外买家退货的理由千奇百怪,退货到仓后实物如何判断是否良品,在国外人工成本高昂的情况下,仓库如何和卖家高效互动也是个巨大挑战,比如有些仓库提供360度高清拍照让卖家判断产品是否可用,但不仅要高价购买仪器,拍照费用怎么控制在卖家接受的范围呢?
3.维修是个技术活,国外本地人的维修成本可能超过货物本身价值,现在有先驱已经开始提供全球高价值3C品类的维修服务,这对卖家朋友一定是福利,对开拓者来说,前期要投入大量资本,如何形成规模效应,如何生存也是个挑战,这也仅仅是某几类产品而已,有更多的品类需要其他先驱者。
FBA个性化需求何时是头?
有这么一个案例:某卖家有批20万件的货需要重新贴标上架FBA,找到一个海外仓,报价几万美金,双方当然无法合作。但随着FBA的兴起,卖家使用FBA过程中产生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海外仓还能不动心?
1.卖家希望有廉价而高效的FBA贴换标价格,但对海外仓来说,今天1万单贴换标、下周可能一单都没有,怎么控制雇佣员工和效率呢?
2.FBA转运到仓换标,小批量调拨到FBA不同账号体系换标,动辄产生的换包装、换标需求,怎么样高效无误的换标呢?
目前,FBA个性化需求都还属于“搬砖“的状态,国外的人工成本高昂是不争的事实,机械化和系统流程化操作是一个方向,但价格会不菲,同时FBA也是一个细致的活,一个误操都可能对卖家产生账号风险。
库存共享美而难
当卖家出现产品滞销,有占用你大量库位时,有的海外仓开始尝试创新,让卖家将滞销品分享给其他卖家销售,这是典型的分销,这无疑也会增加不少难度和工作量。
1.如何把明码标价、库存预警、费用结算及库存分享产生的退换货给处理好?
2.库存共享带来的同质化、相互跟卖怎么协调?
3.如果分销的产品质量差,造成的差评、投诉、账号风险纠纷怎么处理?
站点代理问题多
为了更方便地从国内卖家那里揽收货物,同时也方便扩展招商渠道,有的海外仓会选择在国内跨境电商重点城市招募一些国内货代作为代理,但怎么样有效快捷的交接呢?订单交接、物流查询、费用结算,订单拦截……如果靠手工去处理,时差影响、信息遗漏、异常反馈等问题怎么处理也很头疼。
三、顶峰阶段
最后,本土化也是海外仓大势所趋,80%卖家有本地数据调研需求、29%卖家有本土工艺设计需求,25%卖家有本地采购需求、11%卖家有本地组装需求,但这也只是一个趋势,是卖家对海外仓的顶峰需求,暂时没有海外仓能够涉足。
所以当下,如何抢占海外仓第二高地是服务商迫在眉睫的难题,而且突破每一个壁垒都需要高昂的成本,但平原阶段的海外仓很多,能突破到高地阶段的海外仓一定会很少,而新的海外仓巨头,也一定是来自于这类敢于突破和创造规模效应的海外仓,而不是等待规模效应的海外仓。